摘要: 通过对浙江省科研机构被SCIE 系统收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学科领域和研究机构等角度对我省基础研究态势进行客观分析,为我省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科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科学研究是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的重要任务,文献作为科学研究其中一个产出,就是反映学术机构科研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检索工具之一,集聚了各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被SCI 收录或引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际学界对研究成果的认可[1]。虽然,目前学术界对SCI 作为中国学术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考核标准颇有异议[2],但SCI 评价确实能够鼓励当前科研人员对标国际一流,促进我国科研水平提升,是一种反映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的较为客观的评价工具。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科研机构被SCI-E 系统收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基础研究态势进行一个客观评价,为科技资源配置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主要研究内容
以SCI-E( 即SCI 网络版) 为数据源,以地址包含浙江为检索式,检索浙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在2012-2016 五年间被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并运用文献计量法,对被该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机构分布、研究领域热点分布及趋势等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定量数据从侧面了解浙江省近几年来的科研能力、研究领域分布等,为浙江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1 收录论文总体分析
根据检索结果,得出2012-2016 年间浙江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被SCI-E 收录的论文共有80756 篇,每年逐步增长,5 年间共增长了80%( 图1) ,包含了129 个研究领域,其中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四个研究领域超过文献总量的50%( 表1) 。被收录论文的机构以高校为主,如论文量排名前二十的机构中( 表2) ,有16 家单位为高校,仅有4 家单位为非高校,包括宁波材料研究所、浙江农业科学院、浙江肿瘤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6 家高校中,浙江大学被收录论文总量达到41154 篇,超过文献总量的50%。论文合作比较普遍,合作对象遍布国内外多家有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 图2) 。此外,被收录的论文中,有18 篇文献被引频次超过500 次,但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来自浙江省科研机构的仅有7 篇,其中浙江大学6 篇,浙江理工大学1 篇。
1. 2 研究领域分布分析
按年份对被收录论文的研究领域进行排序分析,发现在这5 年里,浙江省研究领域相对较稳定,化学、工程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的被收录论文量基本稳居在前( 表3) ,这和我省的产业发展态势也是相符的。但部分研究领域仍有较大变化,如肿瘤学研究从2012 年排名全省被收录论文量的第12 位( 404 篇) 上升到2016 年的第6 位( 1230篇) ,医学研究与实验领域从2012 年排名全省被收录论文量的第20 位( 241 篇) 上升到2016 年的第11位( 805 篇) ,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从2012 年排名全省被收录论文量的第24 位( 187 篇) 上升到2016 年的第13 位( 630 篇) ; 而数学研究则从2012 年排名全省被收录论文量的第5 位( 827 篇) 下降到2016年的第9 位( 855 篇) ,农业学研究则从2012 年排名全省被收录论文量的第15 位( 328 篇) 下降到2016年的第19 位( 399 篇) 。根据各研究领域被收录论文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排名的分析结果( 图3) ,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等研究领域为我省科研机构的热点研究,肿瘤学、医学研究与实验、细胞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正在逐渐成为我省科研机构的热点研究。下面部分热点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分析。
1. 2. 1 化学领域
我省化学领域被SCIE 收录论文共有14704 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化学多学科、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分析化学等( 表4) 。被收录论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有浙江大学( 6843 篇,占47%) 、浙江工业大学( 1748 篇,占12%) 、浙江师范大学( 866 篇,占6%) 、宁波材料研究所( 771 篇,5%) 、宁波大学( 729 篇,5%) ,其中宁波材料研究所是省内唯一一家排名靠前的科研院所。该领域中,被引频次位列前五的论文分别是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崔元靖发表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化学性能》、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徐明生教授发表《类石墨烯新型二维材料》、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高超发表的《超氢气凝胶“碳海绵”》、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黄飞鹤发表的《反应性超分子聚合物材料》、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涂江平发表的《导电基板上的高质量金属氧化物核壳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能量储存》,被引频次分别达3038、1502、733 次、698 次、619 次,且五人均为通讯作者。论文的被引频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内容被关注的程度,同时也显示了该作者在世界学术上的影响力[3],这说明我省化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正是世界学者所关注的,而浙江大学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1. 2. 2 工程学领域
我省工程学领域被SCIE 收录的论文共有11736 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气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 表5) 。被收录论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有浙江大学( 7174 篇,61%) 、浙江工业大学( 1074 篇,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42 篇,5%) 、宁波大学( 449 篇,占4%) 、浙江理工大学( 419 篇,占4%) 。该领域中,被引频次位列前五的论文分别是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教授胡勇合作发表的《碳包覆纳米α-Fe2O3 空心组装在碳纳米管的骨干作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Chow,Mo-Yuen 合作发表的《智能电网运输电气化调研》、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葛志强发表的《数据处理过程监控》、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研究员吴争光发表的《复杂受限系统的鲁棒性分析与控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滕波涛合作发表的《对Z 型Ag3PO4 /g-C3N4 复合物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燃料的新应用》,被引频次分别达485 次、272 次、262 次、248 次、211 次,其中葛志强、吴争光教授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2. 3 材料学领域
我省材料科学领域被SCIE 收录论文共有8707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学多学科、物理化学、物理应用、纳米科学技术、凝聚态物理、冶金学与冶金工程等( 表6) 。被收录论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有浙江大学( 3992 篇,占46%) 、宁波材料所( 968篇,占11%) 、浙江工业大学( 681 篇,占8%) 、宁波大学( 612 篇,7%) 、浙江理工大学( 606 篇,7%) 。该领域中,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高超发表的《超氢气凝胶“碳海绵”》、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涂江平发表的《导电基板上的高质量金属氧化物核壳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能量储存》、浙江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副教授叶苗苗发表的《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降解的绣球如卡马西平掺杂二氧化钛微球的水热合成》、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黄飞鹤发表的《一种多重响应、形状和弹性持久的超分子聚合物网络凝胶的正交自组装构建》、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韩毅发表的《用于水净化的超薄石墨烯纳滤膜》,被引频次分别达733 次、619 次、486次、471 次、394 次,且五人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3 机构分布分析
按年份对被收录论文的发表机构进行排序分析( 表7) ,发现在这5 年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稳居前两位。部分机构被收录论文变化较大,如浙江师范大学被收录论文量逐年下降,温州医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材料所被收录论文量逐年上升( 图4) 。通过对机构属性进行分类,发现科研院所、医院等机构被收录论文远远低于高校被收录论文,科研院所中,被收录论文量较多的超过100 篇的机构仅有宁波材料研究所等4 家单位( 图5) 。
2 结论
根据被SCIE 收录的论文机构分布和研究领域分布分析,我省的基础研究现状存在以下特征: 一是机构间基础研究能力差距大。根据分析,发现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基础研究能力差距大,科研机构明显薄弱,仅有四家机构的被收录论文量超过100篇,且除宁波材料所外,在各领域都不具备比较优势。而高校中,各高校之间的研究能力差距也较大,浙江大学的研究能力大大强过省内其它高校,不仅绝对数量占据近一半,而且在多个领域都具有绝对优势。二是科研协作普遍化。科研协作力反映的是一个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能力[4],科研协作有利于协同公关、提升科研质量,有利于缩短研究周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5]。根据被收录论文的作者机构分析,我省科研机构不仅与国内外多所名校进行科研协作,同时也根据交叉学科的特点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进行科研协作。三是学科交叉性明显。学科交叉是“源头”创新的重要方式,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6]。根据被收录论文的学科领域分析,我省基础研究学科交叉性明显,如材料学化学、材料工程、化学物理等。尤其在材料科学领域,与多个学科交叉。四是我省重点培育的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力量仍然欠缺。根据《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 2017—2020 年) 》,我省将围绕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等五大领域,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根据被收录论文分析,目前,除新材料产业基础研究力量尚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基础研究力量较为薄弱,急需提升。
参考文献:
[1] 贾志云.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折射出管理政策需要改善[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4) : 448-453.
[2] 苏文辉.SCI 量化标准与学术水平评价的现存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 2009( 6) : 341-342.
[3] 鲍玉芳,马建霞.科学论文被引频次预测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2015( 5) : 66-71.
[4] 苗岩伟,董彦邦. 亚洲各国及地区顶尖大学科研影响力与科研协作力的比较分析———基于2013 年荷兰莱顿大学排行榜的视角[J]. 现代教育科学,2014( 3) : 36-41.
[5] 赵荣海.试论科研协作[J]. 科研管理,1982( 2) : 47-50, 70.
[6] 樊春良,佟明,朱蔚彤.学科交叉研究的范例———美国科学和技术中心( STC) 的学科交叉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 11) : 69-76.( 上接第282 页)
[15] 方正. 两轮安防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2016.
[16] 胡刚毅,荣剑,岳晓光. 基于FPGA 的农林业环境监测机器人系统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13,35( 7) :124-126.
[17] 李晔,庞永杰,唐旭东. 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进行大范围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案与实验[J]. 热带海洋学报,2009,28( 4) : 12-16.__
(作者:吴磊琦 赵志娟 作者单位:泛亚电竞aviaesports)